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图集:邂逅“嬉皮猴”,踏上拯救之旅

图集:邂逅“嬉皮猴”,踏上拯救之旅

摘要: 持续时间最长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之一


iWeekly


翠绿的树冠摇摇晃晃沙沙作响,金灰色的猴子穿梭在比亚马孙更脆弱的巴西热带生态系统中。1983年,美国生物人类学家凯伦·斯特里尔(Karen Strier)开始研究这一美洲最大的猴子——“北绒毛蛛猴(Northern Muriqui) ”,那时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这片大西洋沿岸森林里只剩下50只猴子,科学家对这一物种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正处于灭绝边缘,猖獗的森林砍伐致使栖息地骤减,猴群支离破碎。斯特里尔将自己与北绒毛蛛猴的邂逅称为“一见钟情”:“我喜欢它们的一切,美丽优雅,闻起来就像肉桂。”斯特里尔在最近一次实地考察中告诉美联社(AP):“这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感官体验,深深吸引我。”斯特里尔的研究项目,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之一。6月,来自巴西和国外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环保主义者以及北绒毛蛛猴爱好者齐聚巴西卡拉廷加,庆祝斯特里尔持续研究北绒毛蛛猴第40年。


▲艾略特(Eliot),第一只出生在伊比蒂波卡地区(Ibitipoca)森林封闭区域的北绒毛蛛猴。


斯特里尔曾在雨林中花了14个月时间观察北绒毛蛛猴。她惊讶于这种猴子与珍·古道尔(Jane Goodall)和戴安·弗西(Dian Fossey)所研究的大型灵长类动物完全不同,这两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分别使黑猩猩和山地大猩猩成为全球闻名的保护标志。斯特里尔表示:“我们看到灵长类动物之间有更多的变化,北绒毛蛛猴有助于打开这扇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多样性。”


▲占地950公顷的阿卜杜拉保护区(Feliciano Miguel Abdala),是斯特里尔开展研究项目的私人保护区。这里的北绒毛蛛猴数量已增长近5倍,达到232只,约是这个极度濒危物种总数量的五分之一。


▲一只北绒毛蛛猴从树上跳下。


斯特里尔和她的团队根据这232只猴的面部色素和其他身体特征,知道它们每个的名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北绒毛蛛猴雌雄大小相仿,这意味着它们有很多自主权,雌性会脱离群体寻找伴侣,每三年才生育一次。


▲斯特里尔用望远镜观察猴子。她发现,出现争夺食物或雌性情况时,雄性北绒毛蛛猴不像大多数其他灵长类动物那样打斗,而是等待、避让或拥抱。不同寻常的友好行为使它们获得“嬉皮猴”绰号。有人还称它们为“森林园丁”,作为种子传播者,它们吃许多动物够不着的高树上的果实,将种子排泄在森林地面。


▲生物学家在森林保护区喂猴子。


▲米纳斯吉拉斯州利马杜阿蒂(Lima Duarte),“绒毛蛛猴之家(Muriqui House)”保护项目与绒毛蛛猴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合作,饲养了8只猴子,以增加种群数量,并将它们重新引入大西洋森林地区。


▲绒毛蛛猴母子。


多年前,斯特里尔的前学生和助手塔巴科夫为拯救伊比蒂波卡的森林里仅剩的两只雄性绒毛蛛猴,将一只雌性迁入这一地区,但在交配前它就消失了;后来又让两只雄性生活在原生森林封闭区域,同时还有三只雌性以及两只年轻孤儿。这次成功了,新绒毛蛛猴诞生。塔巴科夫表示,得益于斯特里尔的研究,保护项目避免了许多可能犯的错误。


▲曾因干旱和黄热病爆发,5年内有100只绒毛蛛猴死亡,斯特里尔强烈主张建立森林走廊,强调它们需要更大的保护范围。


斯特里尔说:“虽然我们取得很大成功,但这一切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猴群的脆弱性让我意识到,不放松警惕非常重要。我们的任务尚未完成,需要更加致力于拯救。”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